农业农村经济开局良好,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有力支撑。在4月2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资料图片)
春耕备播进展顺利,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谷雨时节春耕忙。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过六成。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7亿亩以上,连续4年增加。各地抓紧抓实春耕生产,着力保夏粮、稳春播、扩大豆、提单产,逐项推进、逐区落实,夏季粮油丰收有基础。
“从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农技人员实地调查情况看,夏收作物长势较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冬小麦面积稳中有增,壮苗越冬比例大,目前一、二类苗比例为90.5%,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在政策引导下,南方地区挖掘冬闲田扩种油菜,预计扩大面积1000万亩左右,长势基本正常。
目前,油菜从南到北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南方小麦正在灌浆,北方小麦正在孕穗抽穗。还有40天左右,黄淮海麦区将开始大面积收获。把丰收的基础转化为丰收的果实,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多个关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全力打好“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行动”的后半场攻坚战,实现“保穗数、攻粒数、增粒重、减损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去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还要继续推进,力争新增大豆油料面积1000万亩以上。”潘文博介绍,今年首次将大豆生产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并出台大豆生产一揽子扶持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种豆积极性。
目前,大豆油料种植任务已落实到省市县,大豆播种已过一成,东北地区5月上旬开始大面积播种。带状复合种植在西南地区已播近300万亩,完成春播意向的1/3。农业农村部将组织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聚焦100个大豆重点县集成组装“一县一策”综合性解决方案,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全国大豆亩产提高5公斤。
在“菜篮子”产品供应和绿色生产方面,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一季度,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3.6%,牛奶产量增长8.5%,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4%。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110多万亩,蔬菜和水果供应充足。同时,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一季度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900多个。
4方面发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措施。
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截至3月末,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提高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截至3月末,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5.5亿元,惠及48.5万脱贫户。促进稳岗拓岗带动就业增收,截至3月末,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达3074万人。
着力拓展产业链条,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平稳,3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PMI指数为55.4%,比同期制造业高3.5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恢复,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观光、体验农事、游园赏花持续升温。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实际增长4.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农村部将重点从4方面发力。
政策扶持。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政策取向,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政策,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4月17日,中央财政下达100亿元资金,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统筹支持春耕生产。
创业就业。通过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一次性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强农业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带动农民就地创业、就近就业。
改革赋能。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增强动力。重点是增强脱贫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启动一批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壮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创响特色品牌,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持续挖掘潜力,乡村消费市场恢复增长
今年以来,各地深入挖掘农村内需潜力,农村投资消费稳步恢复。截至3月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为1942万亩、322万亩。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25亿元、同比增长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58亿元、同比增长6.2%。
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部署,目前正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思路、区域布局、重点内容和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力争做到建一片、成一片。今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目前任务已与各省份对接落实。同时,还将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开展整建制试点、健全管护机制等,逐步提高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质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巨大的要素市场。”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激活农村内需对稳增长、扩内需,地位突出,作用也非常显著。
一方面,消费有潜力。目前,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潜力巨大。研究分析,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另一方面,投资有空间。预计未来5到10年,农业农村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据测算,改造一亩设施大棚,可拉动钢材消费近2吨、水泥0.5吨,对基础产业拉动力度很大。
激活农村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下一步将多方面发力。在产业上,立足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发展壮大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在投资上,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和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现代设施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建设领域,形成有效投资拉动效应。在供给上,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导食品消费升级;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家电家具等耐用品消费增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同时,通过深化改革,让农村沉睡资源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