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狮镇中路拐入八卦街凤里庵入口广场,可见一座高大雄伟的古牌坊,这就是闻名遐迩、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石狮市级文物——施琅坊。
历经坎坷的石狮施琅坊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清代水师名将。340年前,施琅将军祭海誓师,亲率大军从东山出发,挥师澎湖,收复台湾。由于施琅对收复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康熙皇帝的“温旨慰劳,赏鸯优渥”,并鼓励其“益加敬慎,以保功名”。著有《平南实录》四卷等。施琅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施琅坊也叫南邦寄重坊、馆顶坊,属纪功牌坊,位于石狮市凤里街道宽仁社区。数十年前,当地居民修建房屋,将此牌坊砌进墙壁,于是它便夹在两幢民房之间,和砌起来的墙壁“融”为一体。这一砌一融的“神操作”,无形中也将这座牌坊给保护了下来。
2011年初,凤里街道宽仁社区居委会原主任、市人大代表洪天恩呼吁有关部门趁镇中路改造之机对施琅坊加以保护。
2011年9月,隐藏于民房墙壁的施琅坊被拆出,得以重见天日,相关构件被运至石狮市博物馆进行保护。
2021年9月,石狮市使用原物构件进行移建,古朴雄伟的施琅坊在八卦街凤里庵入口广场落成。
石狮施琅坊背面的“忠勇性成”四字
施琅坊原为施琅将军谢世后所立,正面朝泉州府城,为花岗岩石质重檐式仿木结构,宽7.5、高9.5米。有正方形立柱4根,分门道为3孔。顶端翘脊有石刻“恩荣”牌一方。“恩荣”牌下有一长匾,阴刻楷书“南邦寄重”四字;背面阴刻楷书“忠勇性成”。
“南邦寄重”语出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十六日康熙帝派员《谕祭(施琅)第三次文》:“上将权隆,控大洋而膺节钺;南邦寄重,开炎徼以作屏坦。”“忠勇性成”语出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初十日康熙帝晋封施琅为靖海侯的《封侯制诰》:“以尔忠勇性成,韬钤夙裕,兼能洞悉海外形势,特简为福建水师提督,前往相度机宜,整兵征进(台湾)。”
长匾与横梁之间,另嵌一石匾,正背两面均以阴文寸楷镌刻施琅官衔荣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内大臣,解赐御衣龙袍、褒赐诗章,三赐御膳,两蒙天恩存问,二次特遣宗室大臣额附部堂侍卫郊外劳接,乾清宫畅春院召对掖起赐坐,钦命靖海将军兼管福建水师提督台澎水陆军务,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赠少傅、崇祀黉宫、谥襄壮施琅。”
横梁的正背两面上均刻有精美的双龙戏珠纹饰,彰显施琅之尊荣,说明他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安绩光铜柱坊
闽南施琅坊
原有18座现仅存2座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
施琅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逝后,“康熙加赠太子少傅,谥襄壮,命官3次谕祭,并于泉州府学前建祠祀之。”在闽南各地,许多地方都为施琅立碑建坊,以表彰其丰功伟绩。据早些年的统计,闽南共建有18座施琅坊。沧海桑田,如今尚存的仅有2座,除了石狮这1座,厦门同安还有1座,叫绩光铜柱坊。
施琅是晋江衙口人,石狮也有施姓乡亲,石狮的施姓与晋江衙口施姓同宗,号称“临濮堂”。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末叶,靖海侯施琅之侄施都爷(即施韬,字文起)授荫任左都督。施韬遵照施琅的遗嘱“石狮不可离,姓许不可欺”,卸任左都督后,在石狮马脚桥创办了最早的典当行“顺源典当”。施韬也成为当时石狮赫赫有名的实业家。如今在石狮马脚桥(人民路)西面小巷内仍然存有“都爷池”的旧址。施韬还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资扩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的泉郡南孔道——厦渎桥(又名普利大通桥)150余丈,使厦渎桥总长延长到350余丈,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物资交流和商业发展。
施琅去世后,石狮亦建施琅坊。牌坊所立之处,即为今天的宽仁馆顶。宋、元时期,馆顶建有驿馆,清代时改为汛地公馆,故名馆顶。公馆前有一条由永宁、深沪等沿海村庄通往泉州府城的官路。施琅坊就屹立在官路上。
石狮施琅坊正面的“南邦寄重”四字
保护文物古迹任重道远
文物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承载物,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情、时代特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倍加保护和传承。
著名侨乡石狮市文物古迹众多,尤以新晋世界文化遗产的万寿塔(姑嫂塔)、六胜塔和石湖码头最负盛名。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文物古迹尚未被发现,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相信像历经坎坷的施琅坊一样,将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被发现,并得到很好的保护。
令人欣喜的是,近来开展的八卦街文化节活动,以施琅坊弘扬爱国爱乡文化为桥梁纽带,依托施琅纪功坊、凤里庵、城隍庙以及在建的施琅坊美术馆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主题民俗活动,借力传统文化凝心立德铸魂,赓续先辈血脉,建设文化老街,增进文化传承认同,深化闽台联结,谋求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尼松义)
标签: